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物流城)逢年旺季来临,各大快递转辗反侧调整战略
逢年旺季来临,各大快递转辗反侧调整战略,不仅布局各个领域,还加大技术投入来提升快递的综合服务质量。
近日,一份行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三通一达”、百世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企业,在多条快递线路上尤其在长三角地区,时效已经普遍超越了以顺丰等为代表的自营快递,颠覆了受众以往对“三通一达”、百世的印象。
早在9月21日,中通官方就对外发布了调整地区快递费用的通知,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之后根据综合考量,决定从“双11”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旺季中转费和派费调节机制。
申通、圆通、韵达、百世等快递紧随其后,将要对快递派费进行调整。
而苏宁物流、京东物流、顺丰等暂不涨价。
针对此次涨价,快递专家赵小敏谈到这是大势所趋,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战走向服务技术包括末端最后一公里的一体化竞争。
但亿欧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价格调整,很难改变现在的竞争格局,而各大快递的价格战也会逐渐的向性价比之战转变。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服务质量。这才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国家邮政局9月份发布的快递指数报告显示,各项指数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5—9月快递发展指数
9月,中国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183,同比提高21.9%;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252.9,同比提高87.4%;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为78.2分,同比提高0.9分,72小时准时率为71.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低于百分之一,与8月基本持平。
6-8月消费者对快递企业有效申诉处理满意率
而从8月份的消费者申诉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快递企业有效申诉处理满意率为98.1%,其中百世、申通、韵达排在顺丰前面,中通、圆通紧随其后。
季度市占率同环比变化情况
根据2018年上半年各家快递公司最新业绩统计,中通以37.19亿件占据全国快递市场约16.0%的市场份额,继续排名第一。而韵达在上半年完成业务量29 .95亿件,市场份额上升至14.3%,反超圆通,位居第二。不过,百世后发制人,上半年的业务量超越了2016年全年,实现了对申通的反超,紧随圆通之后。而顺丰主要是针对中高端市场,所以市占率一直处于通达系、百世之后。
数据的提升,通达系、百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年初,百世就已设立了首席质量官,直接扶着服务质量。4月份时,百世的副经理钱卫也提到,归根结底在于全方位的提高用户体验。
百世还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平台来创造价值,推出“百智会”服务,一个基于SaaS模式的专属B2B云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为零售经销商、制造商、物流和运输公司等提供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实时数据处理服务。
在提高时效方面,百世也集中规划管理,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控制快件运输过程中的中转效率。
据百世官网显示,百世已经遍布在33个城市拥有600多个运作中心,470多万平方米运营面积,24000+个网点,3000多条班车线路,打造高密度的时效网络体系。
据了解,今年百世还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同时加强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以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品种,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申通也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时效方面做出了努力。
在服务方面,申通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推进时间节点、奖惩规则等考核方案,并严格监控、按期兑现,实现目标绩效一票否决制。通过95543呼叫系统、在线客服、微信平台等方式与消费者对接,从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快递服务需求。
在运转环节,申通的仓配一体化,将仓配建立在城市的运转中心,直接发货、中转、运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IT系统解决能力对订单7x12小时及时处理信息等。“小黄人”自动分拣设备的投入预计节约70%的人工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除了“小黄人”分拣机器人以外,公司在大型转运中心还在不断投资自动化分拣、自动化扫描、自动化称重等自动化设备,实现库内的操作“无人化”,逐步降低运营、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物流效率。
截至目前,申通服务网络共包括转运中心85家,航空部56家,独立网点1772家,服务网点及门店20000余家,形成了覆盖率领先的快递服务网络。
据了解,申通在进一步加快直营步伐,去年共投资25亿元,新建了温州、金华、西安、中山等8个转运中心,自购地7处,改、扩建25个中转场地。今年在中转场地方面的投入有望达到30亿元。此外,还将加大科技智慧投入,依托智能促进质量改善。
韵达:精细化管理是永恒发展的主题。
早在2018年4月的时候,韵达就抛出募集39亿元资金计划,主要用于转运中心的建设与升级,以及网络运能的提升。
韵达董事长聂腾云曾经表示过,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发展主题。而直营化改革,对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在运输环节上,韵达全面投入技术设备,使用“韵达优配系统”来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控,中转环节上增加“自动化分拣线”设备,无人操作自动分拣货物提升效率;采取一级路由转运的形式——较多的采取点对点直发,来提高车辆装载率和干线运输效率;在网点揽派环节,韵达运用“站点协同系统”、“统一对账系统”、“网点ERP系统”等系统提升效率。
截止到2017年底,韵达已经在全国设立了54个自营枢纽转运中心,自营比例已经达到100%,较高的转运中心自营率能够提升总部对网络的管控能力。据韵达2018年半年报上显示,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3400多家加盟商和20423家配送网点,网点数量逐年增加。
快递专家赵小敏曾表示,在“价格战”向“服务战”转变的大环境下,更高的用户体验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占率;对快递全网更强的掌控和优化,能带来运营及新产品落地的高效。
圆通不甘落后,技术持续加码。
之前一直受到阿里系股东云峰新创减持等影响,圆通股价一度大跌。正处于转型艰难期的圆通,在战略调整升级与落地阶段,需要稳定市场。10月17日,便与圆硕合作成立“承诺达特快”独立品牌,在时效方面更进一步了,圆通此次新战略也开始走向中高端客户,打造高品质、高科技、国家化快递供应链。
圆通也一直在不断增加自身的直营中心,运用直营的枢纽转运中心+末端加盟网络扁平化运营模式,保证整体快递服务网络的管控能平衡能力。
而且,圆通自2009年开始便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递服务运营系统——“金刚系统”。“金刚系统”主要运作在路由过程中,从每一单快递揽收时从备选路由数据库自动挑选合适的路由和节点的送达时点要求,转运中心及加盟商便按照系统生成的路由执行快件的运输中转。
其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罗汉系统、行者系统、管理驾驶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全面覆盖了快递的揽收到最后派送等全过程,在末端配送过程中,公司开发的“行者系统”将为快递员提供建议派送路径,提高派送效率,并实现公司对全网快递员的追踪、调度和管控,通过A网普快+B网速配+C网重货的多元化格局推动营业的增长。
除此之外,圆通也开始在航空领域布局,搭建货运飞机。作为通达系中唯一拥有自有货机的公司,目前已经有15架货运飞机,并在嘉兴机场建设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依托该枢纽打造立足长三角、联通全国、辐射全世界的共享联运和商贸集散中心。
截至2018年6月30日,圆通在全国范围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64个,加盟商3281家,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6.73%。
中通快速增长,离不开前期积累量变。
从2016年上市之后,中通一直在积蓄能量。
2017年5月,中通推出了“橙诺达”高端服务产品,通过大数据管理,对订单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次日达、隔日达及三日达的时效性。
中通通过干线车辆直营化和分拣设备自动化来提升物流的综合效率,并在2018年6月成立中通云仓,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协同来实现全渠道库存管理和订单生产,通过配送网络及时送达到消费者的新物流服务。
在9月29日,中通又与L4级无人驾驶公司AutoX合作,在快递领域运用无人驾驶技术来降本增效。
截至2018第二季度,中通的快递网点数约为2.95万个,网络合作伙伴数量超过9400个,其中包括4000家直接合作伙伴和超过5400家非直接网络合作伙伴;长途货运卡车数量超过4700辆,其中自有车辆约3800辆;快递分拣中心之间的长途运输路线超过1920条,分拣中心总数83个,其中76个为中通自有,7个来自中通的网络合作伙伴。
通过一系列数据显示,中通也是在扩大自身的直营化规模,运用黑科技加码来提升在物流各个运转环节上的效率,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
在航空领域,中通也有自己的打算。今年6月,中通与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成立合资公司,提供包括揽收、运输、快运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服务。
结语:
一系列数据表明,通达系、百世时效超过顺丰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必然趋势,而智能是提升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手段,快递公司也会逐渐的通过提高自动化技术、引进无人设备、无人机等方式降本增效。
快递市场发展的高饱和率也使得快递企业升级跨界,通达系、百世也在扩大直营范围的同时,更加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同时服务于中小电商和中高端客户,打通“上下”市场,加强市场渗透率。
业内专家认为,通达系快递普遍调整派费,或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将逐步走出价格战,以更合理的性价比机制来加快发展。所以,通达系、百世的时效超越顺丰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加上京东个人快递也开始抢占快递市场这个大“蛋糕”,各大快递企业面临着电商巨头的“搅局”将会更加提高综合服务效率,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未来,不可预期。
今天凌晨,天猫“双11”活动开启了“付定金”通道,意味着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已经拉开序幕。掰指头数一数,这已经是第十个“双11”了。调查发现,参与过3次以上的小哥超过半数,70%对收入回报表示满意……你对“双11”有哪些话说呢?
对于“双11”,相信绝大多数快递从业者的态度是“爱恨交织”。“爱她”,是因为“双11”为快递企业带来巨大的业务量并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恨她”,是因为“双11”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量所带来的压力让人疲于应对。爱也好,恨也罢,始于2009 年的“双11”网络促销活动,即将在争议声中迎来第十个年头。
你准备好了吗?
“双11”所有的快件,最终都需要快递小哥一件件地送出去。今年“双11”前夕,我们通过问卷网随机找到104 位快递小哥做了一次小调查。他们当中,参加过3次以上“双11”快递服务的有64位,占比61.54% ;经历过3次以内“ 双11” 快递服务的有19位, 占比18. 27%;另有21位为今年新入职快递员,尚未经历过“双11”的历练。考虑到一线快递从业者的流动性较大,此次调查受访者中有过“双11”经验的快递员达到83人,占比79.81%,我们认为调查样本基本上能够真实呈现快递员对“双11”的感受。
双11期间快递员参与情况.jpeg
我们请快递员根据往年的经验,评价“双11”期间的劳动强度。在“有点累”“很累”和“非常累”的三个选项中,选择“有点累”和“很累”的都是36人,二者总体占比69.23%;选择“非常累,接近可承受极限”的27人,占比25. 96%;另有5人认为劳动强度“一般”“和平时差不多”,但占比仅为4.81%。考虑到区域消费能力的差别和受访对象的分散性,我们也认为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
在上述104位快递员中,有25.96% 的受访者反映“双11”期间派件量略有增加,增幅在50%以内;反映派件量增幅在50% ~100% 的有40人;另有35人反映“双11”期间派件量呈现爆发式倍增,占比33. 65%;同样,依然有2人的感受是“和往常没有多大变化”。
“双11”期间劳动强度的增大,另一个更直观、也更现实的体现是快递员收入的增长。还记得“快递员月入轻松过万”的新闻报道吗?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也向快递小哥了解了“双11”期间的收入变化情况。答案恐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有44人表示, 根据往年的经验,“ 双11” 期间收入增加不足1000元,占比超过四成;收入增加在1000 ~3000元的有38 人,占比36.54% ;收入增加在3000 ~5000 元之间的有10人,占比9.62%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12人表示“双11”期间增加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一比例达到了11.54%。
双11期间增加收入与快递元预期的匹配度.jpeg
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双11”期间的劳动付出与得到收入回报,快递小哥总体是满意的。其中,基本满意的占比53.85%,很满意的占16.35%,满意率超过70%。
在104位快递小哥中,56.73%的受访者认为,“双11”期间增加的收入基本符合预期;7.69%的受访者表示“增加的收入明显高于预期”;但仍有35.58%的受访者认为“增加的收入明显低于预期”,这一比例接近四成。如何让这一部分受访者的收入达到预期,或者合理引导快递员对“双11”期间收入回报的预期,保持旺季快递员队伍的稳定性,以便全心地投入到“双11”快递服务当中,是摆在快递企业尤其是基层网点负责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双 11”期间快递员的辛苦我们有目共睹。记者在梳理此次问卷调查时发现,身体上的劳累所带来的压力感或许还是次要的,“双11”期间快递员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加值得关注。
调查显示:快递员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总部、平台和商家对快递时效、服务质量的考核”,占比达到42.31% ;其次才是“派件量激增,担心完不成当天的派件任务”,所占比例是28.85%;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是“消费者催件”,占比24.04% ;最后才是“双11”期间派送车辆城市道路通行问题,占比仅为4.81%。
显然,“考核”成为“双11”期间高悬在快递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调查问卷最后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对今年的‘双11’有什么期待?”中,“理解”成为受访快递员回答的高频词。多位受访者表示,希望“客户多一分理解、社会多一点关注、公司多一份关爱。”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理解,“不要催件”“少一点投诉”;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总部的关心,“能否适当提升点派费?”
实际上,旺季派费调整已是近几年的常态。今年“双11”前夕中通、韵达、圆通、申通、百世等相继宣布,将调整快递费用。此前,9月21日,中通快递发布公告,宣布自2018 年10月1日起启动快递费用调节机制,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韵达、圆通也表示将对各网点发往上海地区的派件费上调0.5元/票。我们也真心地希望派费的上调,能够让“双11”期间辛苦劳动的快递小哥们得到更满意的收入回报。
国家近两三年来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17年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 2020年)》、2018年年初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近期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中,均不同 程度地提到要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并逐步完善农村物流末端网络(配送网络),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的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在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转型、促进农村生产消费升级方面,属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国家与众多物流企业的努力,当今的中国农村物流已有了 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已经超过100亿件,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96%,21个省份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物流中的“工业品下乡”通道已较为成熟,尤其是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 区,农村中的快递配送站、代收点已经司空见惯。相比而言,“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却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有数据显示,由于农产品上行的不顺畅,我国每年损耗 的水果、蔬菜分别达到惊人的1200万吨、1.3亿吨。
一、五大原因引出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为什么农产品上行会遇到较大问题,农产品无法货畅其流呢?关键点在于农村物流中的第一公里难题,而造成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1、与城市相比,农村站点过于分散,集货成本高,而且时效性难有保证,既难有成本优势,也难有效率优势。
2、质检、拣选、称重、打包、包装等操作均需要在第一公里环节中完成,但是农村的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技术经验均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所需要求。
3、农产品易腐烂、易损耗、季节性强等特点,加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能力较弱、生鲜产品保鲜化运输比例较低等客观问题,对农村物流第一公里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4、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规模不一,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仍较低,供给分散,这些对农产品的检测分级、保鲜包装、存储配送均提出不小的难题。
5、农村电商经营者同样是小而散,所使用的电商销售平台也是种类繁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农村上行物流的集约、共享、高效。
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涉及将农产品集货、运输、交付到加工工厂、流通企业、经销商仓库等不同内容,加上上文所提到的5点原因,导致其运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较少有物流企业能够为相关需求方提供较全面的、较优质的服务,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供应商较为稀缺。
二、五大措施破解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面对这个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难题,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措施可供参考借鉴:
1、以PPP模式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类似于电力电网、电信铁塔的管道体系。冷 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关键,但是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盈利难,单纯依靠社会资本来投资建设,可行性较差。因此应将农村冷链基础 设施视为公共基础服务资源,由县镇级政府牵头和参与,约定回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后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多方共赢。镇级冷链主要负责集 货、清洗、初步拣选、预冷等工作,县级冷链主要负责低温加工、包装、转运等工作,这样有助于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成,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产地预 冷、低温加工等能力的建设。
2、扶持电商渠道,借力旅游、文化项目,促进销售,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较高的订单密度,降低物流平均成本。比 如赣州自2006年起开始打造“网上脐橙节”,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14万次以上的点击率,促进农产品产地直销;而湖北邮政在线上打造邮乐网湖北地 方馆,上线商家447户、上线商品10000多种,日均订单达到6000笔。今年我国也发起了首届农民丰收节,吸引多家平台的积极参与,共同拓宽农产品销 售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上行订单。订单密度的提升,将大大降低每个订单的物流成本,物流企业也更愿意增加投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适度加工,既可以增加附加值,同时更适合于低成本的存储与运输。比如温州瑞安,通过万级净化车间对蔬菜进行全自动化分切、清洗、杀菌,制成即食蔬菜后配送给城市里的早餐供应商;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价格更高,销量不愁,当地农户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
4、合并同类项,形成下乡进城的双向物流回路,减少车辆空返。比 如上午将农产品集运进城,下午将冰淇淋、速冻食品、低温奶制品等配送下乡,提高冷链运输车辆的利用率。新疆在120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建设了电商服务站,一 方面帮助村民购买生活、生产用品,另一方面将农产品通过县级服务站进行统一包装与销售,进而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城镇至乡村的双向流通体系,有助于资 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充分利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5、升级完善包装材料、保鲜技术,提供规范指导,做好农产品的防震、抗摔、保鲜,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比如在福建云霄的田丰e家供应链公司,就很重视农产品的包装保鲜,针对枇杷皮薄水分多,糖度高,稍微碰撞就会变黑的特点,先将枇杷分级,接着使用套袋、网袋、菱形网格、珍珠棉垫等包材将其保护起来,同时又能保持透气,可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生鲜损耗率的平均值在25%至30%之间;如果能通过包装、保鲜技术的升级与应用,有效降低损耗率,将大大提高产业链上相关参与方的毛利水平,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
综合上所述,通过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上行订单密度、增加农产品的适度加工、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升级完善农产品的包装保鲜,破解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难题,让农村物流跑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一份行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三通一达”、百世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企业,在多条快递线路上尤其在长三角地区,时效已经普遍超越了以顺丰等为代表的自营快递,颠覆了受众以往对“三通一达”、百世的印象。
早在9月21日,中通官方就对外发布了调整地区快递费用的通知,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之后根据综合考量,决定从“双11”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旺季中转费和派费调节机制。
申通、圆通、韵达、百世等快递紧随其后,将要对快递派费进行调整。
而苏宁物流、京东物流、顺丰等暂不涨价。
针对此次涨价,快递专家赵小敏谈到这是大势所趋,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战走向服务技术包括末端最后一公里的一体化竞争。
但亿欧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价格调整,很难改变现在的竞争格局,而各大快递的价格战也会逐渐的向性价比之战转变。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服务质量。这才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国家邮政局9月份发布的快递指数报告显示,各项指数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5—9月快递发展指数
9月,中国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183,同比提高21.9%;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252.9,同比提高87.4%;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为78.2分,同比提高0.9分,72小时准时率为71.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低于百分之一,与8月基本持平。
6-8月消费者对快递企业有效申诉处理满意率
而从8月份的消费者申诉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快递企业有效申诉处理满意率为98.1%,其中百世、申通、韵达排在顺丰前面,中通、圆通紧随其后。
季度市占率同环比变化情况
根据2018年上半年各家快递公司最新业绩统计,中通以37.19亿件占据全国快递市场约16.0%的市场份额,继续排名第一。而韵达在上半年完成业务量29 .95亿件,市场份额上升至14.3%,反超圆通,位居第二。不过,百世后发制人,上半年的业务量超越了2016年全年,实现了对申通的反超,紧随圆通之后。而顺丰主要是针对中高端市场,所以市占率一直处于通达系、百世之后。
数据的提升,通达系、百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年初,百世就已设立了首席质量官,直接扶着服务质量。4月份时,百世的副经理钱卫也提到,归根结底在于全方位的提高用户体验。
百世还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平台来创造价值,推出“百智会”服务,一个基于SaaS模式的专属B2B云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为零售经销商、制造商、物流和运输公司等提供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实时数据处理服务。
在提高时效方面,百世也集中规划管理,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控制快件运输过程中的中转效率。
据百世官网显示,百世已经遍布在33个城市拥有600多个运作中心,470多万平方米运营面积,24000+个网点,3000多条班车线路,打造高密度的时效网络体系。
据了解,今年百世还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同时加强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以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品种,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申通也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时效方面做出了努力。
在服务方面,申通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推进时间节点、奖惩规则等考核方案,并严格监控、按期兑现,实现目标绩效一票否决制。通过95543呼叫系统、在线客服、微信平台等方式与消费者对接,从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快递服务需求。
在运转环节,申通的仓配一体化,将仓配建立在城市的运转中心,直接发货、中转、运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IT系统解决能力对订单7x12小时及时处理信息等。“小黄人”自动分拣设备的投入预计节约70%的人工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除了“小黄人”分拣机器人以外,公司在大型转运中心还在不断投资自动化分拣、自动化扫描、自动化称重等自动化设备,实现库内的操作“无人化”,逐步降低运营、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物流效率。
截至目前,申通服务网络共包括转运中心85家,航空部56家,独立网点1772家,服务网点及门店20000余家,形成了覆盖率领先的快递服务网络。
据了解,申通在进一步加快直营步伐,去年共投资25亿元,新建了温州、金华、西安、中山等8个转运中心,自购地7处,改、扩建25个中转场地。今年在中转场地方面的投入有望达到30亿元。此外,还将加大科技智慧投入,依托智能促进质量改善。
韵达:精细化管理是永恒发展的主题。
早在2018年4月的时候,韵达就抛出募集39亿元资金计划,主要用于转运中心的建设与升级,以及网络运能的提升。
韵达董事长聂腾云曾经表示过,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发展主题。而直营化改革,对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在运输环节上,韵达全面投入技术设备,使用“韵达优配系统”来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控,中转环节上增加“自动化分拣线”设备,无人操作自动分拣货物提升效率;采取一级路由转运的形式——较多的采取点对点直发,来提高车辆装载率和干线运输效率;在网点揽派环节,韵达运用“站点协同系统”、“统一对账系统”、“网点ERP系统”等系统提升效率。
截止到2017年底,韵达已经在全国设立了54个自营枢纽转运中心,自营比例已经达到100%,较高的转运中心自营率能够提升总部对网络的管控能力。据韵达2018年半年报上显示,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3400多家加盟商和20423家配送网点,网点数量逐年增加。
快递专家赵小敏曾表示,在“价格战”向“服务战”转变的大环境下,更高的用户体验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占率;对快递全网更强的掌控和优化,能带来运营及新产品落地的高效。
圆通不甘落后,技术持续加码。
之前一直受到阿里系股东云峰新创减持等影响,圆通股价一度大跌。正处于转型艰难期的圆通,在战略调整升级与落地阶段,需要稳定市场。10月17日,便与圆硕合作成立“承诺达特快”独立品牌,在时效方面更进一步了,圆通此次新战略也开始走向中高端客户,打造高品质、高科技、国家化快递供应链。
圆通也一直在不断增加自身的直营中心,运用直营的枢纽转运中心+末端加盟网络扁平化运营模式,保证整体快递服务网络的管控能平衡能力。
而且,圆通自2009年开始便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递服务运营系统——“金刚系统”。“金刚系统”主要运作在路由过程中,从每一单快递揽收时从备选路由数据库自动挑选合适的路由和节点的送达时点要求,转运中心及加盟商便按照系统生成的路由执行快件的运输中转。
其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罗汉系统、行者系统、管理驾驶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全面覆盖了快递的揽收到最后派送等全过程,在末端配送过程中,公司开发的“行者系统”将为快递员提供建议派送路径,提高派送效率,并实现公司对全网快递员的追踪、调度和管控,通过A网普快+B网速配+C网重货的多元化格局推动营业的增长。
除此之外,圆通也开始在航空领域布局,搭建货运飞机。作为通达系中唯一拥有自有货机的公司,目前已经有15架货运飞机,并在嘉兴机场建设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依托该枢纽打造立足长三角、联通全国、辐射全世界的共享联运和商贸集散中心。
截至2018年6月30日,圆通在全国范围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64个,加盟商3281家,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6.73%。
中通快速增长,离不开前期积累量变。
从2016年上市之后,中通一直在积蓄能量。
2017年5月,中通推出了“橙诺达”高端服务产品,通过大数据管理,对订单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次日达、隔日达及三日达的时效性。
中通通过干线车辆直营化和分拣设备自动化来提升物流的综合效率,并在2018年6月成立中通云仓,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协同来实现全渠道库存管理和订单生产,通过配送网络及时送达到消费者的新物流服务。
在9月29日,中通又与L4级无人驾驶公司AutoX合作,在快递领域运用无人驾驶技术来降本增效。
截至2018第二季度,中通的快递网点数约为2.95万个,网络合作伙伴数量超过9400个,其中包括4000家直接合作伙伴和超过5400家非直接网络合作伙伴;长途货运卡车数量超过4700辆,其中自有车辆约3800辆;快递分拣中心之间的长途运输路线超过1920条,分拣中心总数83个,其中76个为中通自有,7个来自中通的网络合作伙伴。
通过一系列数据显示,中通也是在扩大自身的直营化规模,运用黑科技加码来提升在物流各个运转环节上的效率,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
在航空领域,中通也有自己的打算。今年6月,中通与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成立合资公司,提供包括揽收、运输、快运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服务。
结语:
一系列数据表明,通达系、百世时效超过顺丰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必然趋势,而智能是提升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手段,快递公司也会逐渐的通过提高自动化技术、引进无人设备、无人机等方式降本增效。
快递市场发展的高饱和率也使得快递企业升级跨界,通达系、百世也在扩大直营范围的同时,更加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同时服务于中小电商和中高端客户,打通“上下”市场,加强市场渗透率。
业内专家认为,通达系快递普遍调整派费,或预示着中国快递业将逐步走出价格战,以更合理的性价比机制来加快发展。所以,通达系、百世的时效超越顺丰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加上京东个人快递也开始抢占快递市场这个大“蛋糕”,各大快递企业面临着电商巨头的“搅局”将会更加提高综合服务效率,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未来,不可预期。
今天凌晨,天猫“双11”活动开启了“付定金”通道,意味着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已经拉开序幕。掰指头数一数,这已经是第十个“双11”了。调查发现,参与过3次以上的小哥超过半数,70%对收入回报表示满意……你对“双11”有哪些话说呢?
对于“双11”,相信绝大多数快递从业者的态度是“爱恨交织”。“爱她”,是因为“双11”为快递企业带来巨大的业务量并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恨她”,是因为“双11”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量所带来的压力让人疲于应对。爱也好,恨也罢,始于2009 年的“双11”网络促销活动,即将在争议声中迎来第十个年头。
你准备好了吗?
“双11”所有的快件,最终都需要快递小哥一件件地送出去。今年“双11”前夕,我们通过问卷网随机找到104 位快递小哥做了一次小调查。他们当中,参加过3次以上“双11”快递服务的有64位,占比61.54% ;经历过3次以内“ 双11” 快递服务的有19位, 占比18. 27%;另有21位为今年新入职快递员,尚未经历过“双11”的历练。考虑到一线快递从业者的流动性较大,此次调查受访者中有过“双11”经验的快递员达到83人,占比79.81%,我们认为调查样本基本上能够真实呈现快递员对“双11”的感受。
双11期间快递员参与情况.jpeg
我们请快递员根据往年的经验,评价“双11”期间的劳动强度。在“有点累”“很累”和“非常累”的三个选项中,选择“有点累”和“很累”的都是36人,二者总体占比69.23%;选择“非常累,接近可承受极限”的27人,占比25. 96%;另有5人认为劳动强度“一般”“和平时差不多”,但占比仅为4.81%。考虑到区域消费能力的差别和受访对象的分散性,我们也认为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
在上述104位快递员中,有25.96% 的受访者反映“双11”期间派件量略有增加,增幅在50%以内;反映派件量增幅在50% ~100% 的有40人;另有35人反映“双11”期间派件量呈现爆发式倍增,占比33. 65%;同样,依然有2人的感受是“和往常没有多大变化”。
“双11”期间劳动强度的增大,另一个更直观、也更现实的体现是快递员收入的增长。还记得“快递员月入轻松过万”的新闻报道吗?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也向快递小哥了解了“双11”期间的收入变化情况。答案恐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有44人表示, 根据往年的经验,“ 双11” 期间收入增加不足1000元,占比超过四成;收入增加在1000 ~3000元的有38 人,占比36.54% ;收入增加在3000 ~5000 元之间的有10人,占比9.62%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12人表示“双11”期间增加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这一比例达到了11.54%。
双11期间增加收入与快递元预期的匹配度.jpeg
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双11”期间的劳动付出与得到收入回报,快递小哥总体是满意的。其中,基本满意的占比53.85%,很满意的占16.35%,满意率超过70%。
在104位快递小哥中,56.73%的受访者认为,“双11”期间增加的收入基本符合预期;7.69%的受访者表示“增加的收入明显高于预期”;但仍有35.58%的受访者认为“增加的收入明显低于预期”,这一比例接近四成。如何让这一部分受访者的收入达到预期,或者合理引导快递员对“双11”期间收入回报的预期,保持旺季快递员队伍的稳定性,以便全心地投入到“双11”快递服务当中,是摆在快递企业尤其是基层网点负责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双 11”期间快递员的辛苦我们有目共睹。记者在梳理此次问卷调查时发现,身体上的劳累所带来的压力感或许还是次要的,“双11”期间快递员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加值得关注。
调查显示:快递员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总部、平台和商家对快递时效、服务质量的考核”,占比达到42.31% ;其次才是“派件量激增,担心完不成当天的派件任务”,所占比例是28.85%;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是“消费者催件”,占比24.04% ;最后才是“双11”期间派送车辆城市道路通行问题,占比仅为4.81%。
显然,“考核”成为“双11”期间高悬在快递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调查问卷最后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对今年的‘双11’有什么期待?”中,“理解”成为受访快递员回答的高频词。多位受访者表示,希望“客户多一分理解、社会多一点关注、公司多一份关爱。”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理解,“不要催件”“少一点投诉”;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总部的关心,“能否适当提升点派费?”
实际上,旺季派费调整已是近几年的常态。今年“双11”前夕中通、韵达、圆通、申通、百世等相继宣布,将调整快递费用。此前,9月21日,中通快递发布公告,宣布自2018 年10月1日起启动快递费用调节机制,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韵达、圆通也表示将对各网点发往上海地区的派件费上调0.5元/票。我们也真心地希望派费的上调,能够让“双11”期间辛苦劳动的快递小哥们得到更满意的收入回报。
国家近两三年来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17年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 2020年)》、2018年年初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近期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中,均不同 程度地提到要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并逐步完善农村物流末端网络(配送网络),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的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在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转型、促进农村生产消费升级方面,属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国家与众多物流企业的努力,当今的中国农村物流已有了 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已经超过100亿件,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96%,21个省份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物流中的“工业品下乡”通道已较为成熟,尤其是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 区,农村中的快递配送站、代收点已经司空见惯。相比而言,“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却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有数据显示,由于农产品上行的不顺畅,我国每年损耗 的水果、蔬菜分别达到惊人的1200万吨、1.3亿吨。
一、五大原因引出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为什么农产品上行会遇到较大问题,农产品无法货畅其流呢?关键点在于农村物流中的第一公里难题,而造成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1、与城市相比,农村站点过于分散,集货成本高,而且时效性难有保证,既难有成本优势,也难有效率优势。
2、质检、拣选、称重、打包、包装等操作均需要在第一公里环节中完成,但是农村的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技术经验均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所需要求。
3、农产品易腐烂、易损耗、季节性强等特点,加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能力较弱、生鲜产品保鲜化运输比例较低等客观问题,对农村物流第一公里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4、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规模不一,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仍较低,供给分散,这些对农产品的检测分级、保鲜包装、存储配送均提出不小的难题。
5、农村电商经营者同样是小而散,所使用的电商销售平台也是种类繁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农村上行物流的集约、共享、高效。
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涉及将农产品集货、运输、交付到加工工厂、流通企业、经销商仓库等不同内容,加上上文所提到的5点原因,导致其运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较少有物流企业能够为相关需求方提供较全面的、较优质的服务,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供应商较为稀缺。
二、五大措施破解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
面对这个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难题,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措施可供参考借鉴:
1、以PPP模式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类似于电力电网、电信铁塔的管道体系。冷 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关键,但是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盈利难,单纯依靠社会资本来投资建设,可行性较差。因此应将农村冷链基础 设施视为公共基础服务资源,由县镇级政府牵头和参与,约定回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后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多方共赢。镇级冷链主要负责集 货、清洗、初步拣选、预冷等工作,县级冷链主要负责低温加工、包装、转运等工作,这样有助于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成,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产地预 冷、低温加工等能力的建设。
2、扶持电商渠道,借力旅游、文化项目,促进销售,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较高的订单密度,降低物流平均成本。比 如赣州自2006年起开始打造“网上脐橙节”,曾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14万次以上的点击率,促进农产品产地直销;而湖北邮政在线上打造邮乐网湖北地 方馆,上线商家447户、上线商品10000多种,日均订单达到6000笔。今年我国也发起了首届农民丰收节,吸引多家平台的积极参与,共同拓宽农产品销 售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上行订单。订单密度的提升,将大大降低每个订单的物流成本,物流企业也更愿意增加投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适度加工,既可以增加附加值,同时更适合于低成本的存储与运输。比如温州瑞安,通过万级净化车间对蔬菜进行全自动化分切、清洗、杀菌,制成即食蔬菜后配送给城市里的早餐供应商;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价格更高,销量不愁,当地农户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
4、合并同类项,形成下乡进城的双向物流回路,减少车辆空返。比 如上午将农产品集运进城,下午将冰淇淋、速冻食品、低温奶制品等配送下乡,提高冷链运输车辆的利用率。新疆在120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建设了电商服务站,一 方面帮助村民购买生活、生产用品,另一方面将农产品通过县级服务站进行统一包装与销售,进而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城镇至乡村的双向流通体系,有助于资 金、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充分利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5、升级完善包装材料、保鲜技术,提供规范指导,做好农产品的防震、抗摔、保鲜,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比如在福建云霄的田丰e家供应链公司,就很重视农产品的包装保鲜,针对枇杷皮薄水分多,糖度高,稍微碰撞就会变黑的特点,先将枇杷分级,接着使用套袋、网袋、菱形网格、珍珠棉垫等包材将其保护起来,同时又能保持透气,可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生鲜损耗率的平均值在25%至30%之间;如果能通过包装、保鲜技术的升级与应用,有效降低损耗率,将大大提高产业链上相关参与方的毛利水平,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
综合上所述,通过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上行订单密度、增加农产品的适度加工、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升级完善农产品的包装保鲜,破解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难题,让农村物流跑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优秀物流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