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物流城)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那些即将改变行业的事,这次可都聊透了……
上物流城找好专线 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让物流最后一公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运联传媒12月15日结束的「2017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大会」上,来自资本、企业界的众多行业人士,围绕最后一公里话题进行了一场思想交锋。解决最后一公里究竟靠什么?是科技、场景,还是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趋势当前,物流人不得不有所应对。
”
城配格局已定最后一公里正在酝酿新物种
早在2013年,「最后一公里」话题就被拿上运联传媒的大会上讨论,那时的物流行业关注更多的还是零担落货、专线快运。2015年,O2O浪潮掀起,仓配一体广泛进入大众视野,随后类似诸多商业模式集中出现,直到2017年「新零售」、「新物种」的产生。可以说「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大会」的这几年,是物流行业大变革的几年,也是整个消费市场变革的几年。
作为物流行业顶级投资机构,钟鼎创投见证了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本次大会上,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表示,自己有4、5年时间都在观察城配领域的创新机会,他认为城配经过几年的洗牌目前基本格局已定,每个细分领域里都会跑出几家好公司,比如快递柜领域的丰巢、速递易;同城货运领域的货拉拉、58速运,都提前拿到门票。
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
然而拿到门票并不意味着最终上岸,行业仍在不断发展,新的物种仍在不断产生。而新物种诞生的驱动力首先来自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供应链权力中心的转移。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新的商流变化也在产生新的需求,而老牌物流公司面对需求反应不及时,这就给一些小的创新公司留下了发展空间。尹军平相信,中国城配领域仍然有着极大的机会。
技术对城配的赋能,尚处于1.5阶段
易货嘀创始人兼CEO秦愉同样认可此观点,作为物流一线的实战企业家,秦愉结合亲身经历分析了驱动中国城配增长的三个因素:
第一是单仓发全国到全国的多级分仓配货。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很多人都在分仓备货,大家把货就近放在一个城市,于是干线物流慢慢切成末端配送。
第二是新兴业态不断触发城配配送物流需求,比如上半年的共享单车和无人货架,他们需要铺货和供应链服务。在他看来,12、13年那一波O2O之所以没有起势,是因为那时城配供应链物流的体系尚不成熟,商流走在前面,但物流没有跟上,不具备发展基础。
第三是增量,是当下很火的新零售。新零售背景下的商流集约驱动物流集约,而新零售对于城配的增量来自很多新零售平台正在把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的订单甚至物流做整合和集约。将过去零散的物流变成可视和可触摸的,这是新零售带给物流平台最大的红利。
易货嘀创始人兼CEO秦愉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得不提的是物流技术对于城配的赋能。秦愉认为,技术对于中国物流企业的赋能一定会走三个阶段,首先是透明,把过去看不到的元素,仓、车、人、货、线透明化;第二个阶段是做一些类似智能的排线、排车和路径优化的计算;第三是利用数据进行一些预测。在他看来,技术对于中国物流的赋能,目前停留在1.5的阶段,而中国物流企业进入第三阶段,或许只用二到三年。
物流这块蛋糕,未来将被横切成三大块
讲到最后一公里,科技肯定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麦肯锡也曾有一个研究,就是下一波的科技对行业的影响力,物流行业比任何行业的权重都要高,影响都要大。
为此,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驹马集团CEO白如冰、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与普洛斯战略顾问和PE平台合伙人董中浪一起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董中浪认为,20年之后,其实所有物流公司都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
他认为,原来物流是用服务工具细分需求,所以产生了快递、快运、仓储、城配等不同行业,好比用刀切一块蛋糕。而未来进入新的时代,则是用刀横着切,即把所有物流切成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三大块;上面是应用场景,中间是核心技术,最底层是基础设施。
普洛斯战略顾问和PE平台合伙人董中浪
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非常赞同这一非常有战略性的观点,相峰认为,物流是一个关于效率和规模的行业,效率的提升则来自于技术的应用。而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一定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自动化,2017年是中国快递行业大规模开始应用自动化的元年,人工的比例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第二就是机械化率;第三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到信息化。另外两个一个是绿色,新能源车这些东西一定要做,一个是国际化,思考如何建成国际化的网络和服务。
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
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也赞同「横切豆腐」的说法。他举例说,百世这些年一直比较敬畏技术,尽管现在技术带来的收益和当前模式的平衡点还没有到,但百世一直在做储备。刘俊辉坚信,在接下来不远的时间,过去很多东西都将被颠覆掉,不是一点点的颠覆,而是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
实现车辆的数字化可能只需要三、五年
两年时间内,公司估值从0到16亿的驹马物流,其模式最早时候很多人不是看得太懂,而驹马其实就是打造城配的基础设施。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驹马一直十分重视技术,现在的公司结构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人员。
驹马为何能够抓住整个市场的变化?白如冰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愿意思考明天、后天、大后天的人,所以他明确知道不管新能源还是无人驾驶,驹马一定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产品。白如冰认为,驹马不是一家单纯的城配公司,而是默默做了很多探索。从新能源到无人驾驶到整个车辆的数字化,他认为会非常快,可能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驹马集团CEO白如冰
从目前来看,尽管驹马的场景短期内到不了AI、无人驾驶,但白如冰认为最多五六年时间就会出现。在他看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今天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把车子和物流的场景用科技的手段链接在一块儿,驹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场景对于技术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技术的迭代,技术的价值体现,必须在一定场景中才能够得到发展。
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对此,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表示,海康威视正在通过人、技术与产品将物流的额所有流通环节进行无人化的改造,同时用AI与机器人技术,聚焦最后一公里后续的业务形态发展方向。许凯军表示,相信随着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升级,智能快递柜和无人化商超会凭借成本低、24小时可用、服务标准化等优势,成为比较理想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
城配格局已定最后一公里正在酝酿新物种
早在2013年,「最后一公里」话题就被拿上运联传媒的大会上讨论,那时的物流行业关注更多的还是零担落货、专线快运。2015年,O2O浪潮掀起,仓配一体广泛进入大众视野,随后类似诸多商业模式集中出现,直到2017年「新零售」、「新物种」的产生。可以说「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大会」的这几年,是物流行业大变革的几年,也是整个消费市场变革的几年。
作为物流行业顶级投资机构,钟鼎创投见证了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本次大会上,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表示,自己有4、5年时间都在观察城配领域的创新机会,他认为城配经过几年的洗牌目前基本格局已定,每个细分领域里都会跑出几家好公司,比如快递柜领域的丰巢、速递易;同城货运领域的货拉拉、58速运,都提前拿到门票。
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
然而拿到门票并不意味着最终上岸,行业仍在不断发展,新的物种仍在不断产生。而新物种诞生的驱动力首先来自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供应链权力中心的转移。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新的商流变化也在产生新的需求,而老牌物流公司面对需求反应不及时,这就给一些小的创新公司留下了发展空间。尹军平相信,中国城配领域仍然有着极大的机会。
技术对城配的赋能,尚处于1.5阶段
易货嘀创始人兼CEO秦愉同样认可此观点,作为物流一线的实战企业家,秦愉结合亲身经历分析了驱动中国城配增长的三个因素:
第一是单仓发全国到全国的多级分仓配货。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很多人都在分仓备货,大家把货就近放在一个城市,于是干线物流慢慢切成末端配送。
第二是新兴业态不断触发城配配送物流需求,比如上半年的共享单车和无人货架,他们需要铺货和供应链服务。在他看来,12、13年那一波O2O之所以没有起势,是因为那时城配供应链物流的体系尚不成熟,商流走在前面,但物流没有跟上,不具备发展基础。
第三是增量,是当下很火的新零售。新零售背景下的商流集约驱动物流集约,而新零售对于城配的增量来自很多新零售平台正在把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的订单甚至物流做整合和集约。将过去零散的物流变成可视和可触摸的,这是新零售带给物流平台最大的红利。
易货嘀创始人兼CEO秦愉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得不提的是物流技术对于城配的赋能。秦愉认为,技术对于中国物流企业的赋能一定会走三个阶段,首先是透明,把过去看不到的元素,仓、车、人、货、线透明化;第二个阶段是做一些类似智能的排线、排车和路径优化的计算;第三是利用数据进行一些预测。在他看来,技术对于中国物流的赋能,目前停留在1.5的阶段,而中国物流企业进入第三阶段,或许只用二到三年。
物流这块蛋糕,未来将被横切成三大块
讲到最后一公里,科技肯定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麦肯锡也曾有一个研究,就是下一波的科技对行业的影响力,物流行业比任何行业的权重都要高,影响都要大。
为此,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驹马集团CEO白如冰、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与普洛斯战略顾问和PE平台合伙人董中浪一起进行了一番热烈讨论。董中浪认为,20年之后,其实所有物流公司都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
他认为,原来物流是用服务工具细分需求,所以产生了快递、快运、仓储、城配等不同行业,好比用刀切一块蛋糕。而未来进入新的时代,则是用刀横着切,即把所有物流切成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三大块;上面是应用场景,中间是核心技术,最底层是基础设施。
普洛斯战略顾问和PE平台合伙人董中浪
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非常赞同这一非常有战略性的观点,相峰认为,物流是一个关于效率和规模的行业,效率的提升则来自于技术的应用。而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一定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自动化,2017年是中国快递行业大规模开始应用自动化的元年,人工的比例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第二就是机械化率;第三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到信息化。另外两个一个是绿色,新能源车这些东西一定要做,一个是国际化,思考如何建成国际化的网络和服务。
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
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也赞同「横切豆腐」的说法。他举例说,百世这些年一直比较敬畏技术,尽管现在技术带来的收益和当前模式的平衡点还没有到,但百世一直在做储备。刘俊辉坚信,在接下来不远的时间,过去很多东西都将被颠覆掉,不是一点点的颠覆,而是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百世供应链副总经理刘俊辉
实现车辆的数字化可能只需要三、五年
两年时间内,公司估值从0到16亿的驹马物流,其模式最早时候很多人不是看得太懂,而驹马其实就是打造城配的基础设施。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驹马一直十分重视技术,现在的公司结构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人员。
驹马为何能够抓住整个市场的变化?白如冰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愿意思考明天、后天、大后天的人,所以他明确知道不管新能源还是无人驾驶,驹马一定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产品。白如冰认为,驹马不是一家单纯的城配公司,而是默默做了很多探索。从新能源到无人驾驶到整个车辆的数字化,他认为会非常快,可能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驹马集团CEO白如冰
从目前来看,尽管驹马的场景短期内到不了AI、无人驾驶,但白如冰认为最多五六年时间就会出现。在他看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今天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把车子和物流的场景用科技的手段链接在一块儿,驹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场景对于技术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技术的迭代,技术的价值体现,必须在一定场景中才能够得到发展。
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对此,海康威视交通事业部物流行业负责人许凯军表示,海康威视正在通过人、技术与产品将物流的额所有流通环节进行无人化的改造,同时用AI与机器人技术,聚焦最后一公里后续的业务形态发展方向。许凯军表示,相信随着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升级,智能快递柜和无人化商超会凭借成本低、24小时可用、服务标准化等优势,成为比较理想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优秀物流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