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物流城)西南最“贵”的物流市场:路贵、人贵、货贵!转型之路到底在哪儿呢?
上物流城找好专线 路贵、人贵、货贵,也许这些就是促进贵阳物流市场转向大数据发展的几大根本原因。转型之路固然艰难,但迫在眉睫。
本文核心导读:
1、贵阳的地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懒人经济”的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
3、进出货比例严重失衡,贵阳的物流市场靠什么?
”
11月1日笔者踏在了贵阳的土地上,如果你非得要问我贵阳除了山水还有什么能让我印象深刻,那么我想贵阳的“贵”字在这个市场中还是有所体现。
好的时间没修好对的路
98年发展的产业,到08年的高速发展,直到15年左右贵阳才修好市场想要的路。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又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而且高原、山地居多,所以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风景虽美,但在道路基础设施上,贵阳的物流市场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首先,贵阳的路很“贵”,由于整个城市中平坦宽阔的道路非常稀少:
(同为西部片区省份,贵阳的路明显比成都重庆要少很多)
在这一方面地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山多,荒漠化较为严重,由于修路需要开山,因此修路的成本也远远大于平原区域。
「想致富先修路」,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对公路水路的交通运输投资达4427亿,是“十一五”的3.6倍,以至于从11年至15年是贵州公路增长最快的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同时建立起了贵州第一条高铁线路。
道路的发展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是修路的费用高,山路也高,走起路来自然也不便宜,通过当地协会对13家三方物流的调查,油料费以及路桥费分别占用成本的17.27%、11.03%,占物流成本费用近30%。
在好专线团队在对当地的部分专线企业调查时,车辆的燃油费要比平原区域高出3-5%,由于山路居多,因此在车队购置车辆的时候配置也应有所调整。
虽然随着道路的建设物流产业也蓬勃的发展,但是错过了较好的发展时机,相比于修路的费用,错过的时机对行业而言更为珍贵。
可用之人少,能用之人“贵”
除此之外,贵阳的人也很“贵”。
贵州的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国首例,同时消费能力也非常的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贵阳的餐馆随处可见,一到夜里或者周末,人满为患,江湖人称“小香港”。
在这种环境下,贵阳的物流市场缺乏干劲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1)首先,基层员工难以适应标准化制度
所谓的KPI在贵州的基层员工眼里,可能仅仅只是白纸黑字。
在与某企业的负责人交流时了解到,当地的员工无法直接标准化的管理形式去限制,需要通过感化式的过度,让其适应企业体系才能继续发展。
这家企业提到一件事情,当公司里出现有人偷窃客户货物时,直到他报警抓人,员工才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了。
所以,贵阳物流行业在人员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基层员工对公司制度的规定非常淡薄,同时对法律知识也缺少了解,更无法知道管理层要什么,因此在面对基层时,一定要做到“讲明白,说清楚,再重复”。
在拜访霄邦物流的负责人周密时,也谈到贵阳的员工自制力相对江浙沪一带更为薄弱,加班、24小时工作在贵阳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在制度落地时也是通过每天不断的开会培训去教育员工,才渐渐产生效果。
(霄邦在贵阳传化公路港)
2)物流企业提高服务的意识差,竞争意识也很弱
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当地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运输企业,对服务的认知度相对落后。
在与壹米滴答飞秒物流的罗志凯交流时了解到,贵州的物流企业相对于很多一级城市,市场非常容易脱节,早两年在贵阳不是工厂要求企业做服务,而是物流企业提供什么,工厂就接受什么,所以工厂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往往只能被迫接受质量不高的服务。
「落后的市场必然是先进者的机会」,飞秒物流只是其中之一。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贵阳开始受到外界的青睐,大路一通,外省的专线揽回程货开始甩挂运输,同时与当地市场也产生碰撞,物流的运作也开始转变。
因此本土企也业开始去了解发达区域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市场改进,服务的意识也开始回升。
3)发达的商业模式不一定适合贫瘠的市场
在郑州的时候早上9点就把货送走了,然而贵州早上9点才开始卸货。从这一点上,就需要不同区域的企业做出改动。
并且贵阳的物流人才市场极度匮乏,当地的企业缺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因此,一个老板下面缺少足够的人手进行细化分工。
与华东华南等沿海城市的物流企业对比来看,贵阳物流市场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人才培养,且不说人才,贵阳的物流企业培养一个普通员工所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远大于那些发达区域。好在目前贵州市场的平均人工成本在2000-3500之间,基数较低,才没有导致人力成本过于膨胀。
而不管是人员管理难题,还是人才培养难题,在发展期的问题谁能解决的越早,谁就发展的越快,同时在建立制度时需要根据当地市场进行调整,而不能单纯的将发达区域的模式照搬套入。
(与飞秒物流的罗志凯交谈)
失衡的货物
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更大的问题是,这里的货物也是“贵”。
「贵州属于消费型省份」,与沿海发达区域城市的货物进出比例7:1,由于资源匮乏,重工业难以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当地企业主要以酒以及药物为主要货物来源,典型的企业就是茅台酒、同仁堂、民族制药等企业。
这种僧多肉少的市场,多数的物流企业都只有一家大客户,但是大客户的账期一旦拉长,企业也会岌岌可危。同时在运输酒或者药物等易损型的货物时,货物的价值与运输价格往往不成正比。
但是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这些企业在市场的话语权非常高,高附加值、高服务、普通价格,是市场主要货源的特性。
货物的失衡加上道路建设的缓慢,因此当地的企业自有车辆很少,在对当地企业走访了解中,自有干线车辆的企业不到10%,同时市场车辆资源分散,旺季无法及时满足运力需求,因此产生企业服务不稳定。
好在路已修,随着货车帮与运满满的整合,市场的零散运力也将被逐渐整合,突破的时机逐渐成熟。
总结
在贵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贵阳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交通的发展就像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虽然目前面临员工管理,人才匮乏,思维理念落后等问题,同时制造业物流的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资料来源:贵州省现代物流发展报告
目但是贵州政府尝试通过大力发展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物流领域信息基础建设,货车帮与运满满的合作,传化物流公路港的建设对贵阳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通过信息化的集约整合,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并且,贵州省开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目前已经在各个地市开始大量修建冷库,希望通过发展冷链物流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拉动当地的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对物流企业而言,市场货量上升的时期就是发展的时机。
贵阳虽然很路贵、人贵、货物贵,但是贫瘠的市场才能培育新的大树,通过政策补贴以及跟随风口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贵阳的“贵”体现在他未来的不确定性,平台?联盟?冷链?配送?大数据?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对于开拓新市场的人,笔者在此称他一声“贵”人吧。
本文核心导读:
1、贵阳的地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懒人经济”的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
3、进出货比例严重失衡,贵阳的物流市场靠什么?
”
11月1日笔者踏在了贵阳的土地上,如果你非得要问我贵阳除了山水还有什么能让我印象深刻,那么我想贵阳的“贵”字在这个市场中还是有所体现。
好的时间没修好对的路
98年发展的产业,到08年的高速发展,直到15年左右贵阳才修好市场想要的路。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又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而且高原、山地居多,所以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风景虽美,但在道路基础设施上,贵阳的物流市场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首先,贵阳的路很“贵”,由于整个城市中平坦宽阔的道路非常稀少:
(同为西部片区省份,贵阳的路明显比成都重庆要少很多)
在这一方面地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山多,荒漠化较为严重,由于修路需要开山,因此修路的成本也远远大于平原区域。
「想致富先修路」,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对公路水路的交通运输投资达4427亿,是“十一五”的3.6倍,以至于从11年至15年是贵州公路增长最快的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同时建立起了贵州第一条高铁线路。
道路的发展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是修路的费用高,山路也高,走起路来自然也不便宜,通过当地协会对13家三方物流的调查,油料费以及路桥费分别占用成本的17.27%、11.03%,占物流成本费用近30%。
在好专线团队在对当地的部分专线企业调查时,车辆的燃油费要比平原区域高出3-5%,由于山路居多,因此在车队购置车辆的时候配置也应有所调整。
虽然随着道路的建设物流产业也蓬勃的发展,但是错过了较好的发展时机,相比于修路的费用,错过的时机对行业而言更为珍贵。
可用之人少,能用之人“贵”
除此之外,贵阳的人也很“贵”。
贵州的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国首例,同时消费能力也非常的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贵阳的餐馆随处可见,一到夜里或者周末,人满为患,江湖人称“小香港”。
在这种环境下,贵阳的物流市场缺乏干劲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1)首先,基层员工难以适应标准化制度
所谓的KPI在贵州的基层员工眼里,可能仅仅只是白纸黑字。
在与某企业的负责人交流时了解到,当地的员工无法直接标准化的管理形式去限制,需要通过感化式的过度,让其适应企业体系才能继续发展。
这家企业提到一件事情,当公司里出现有人偷窃客户货物时,直到他报警抓人,员工才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了。
所以,贵阳物流行业在人员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基层员工对公司制度的规定非常淡薄,同时对法律知识也缺少了解,更无法知道管理层要什么,因此在面对基层时,一定要做到“讲明白,说清楚,再重复”。
在拜访霄邦物流的负责人周密时,也谈到贵阳的员工自制力相对江浙沪一带更为薄弱,加班、24小时工作在贵阳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在制度落地时也是通过每天不断的开会培训去教育员工,才渐渐产生效果。
(霄邦在贵阳传化公路港)
2)物流企业提高服务的意识差,竞争意识也很弱
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当地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运输企业,对服务的认知度相对落后。
在与壹米滴答飞秒物流的罗志凯交流时了解到,贵州的物流企业相对于很多一级城市,市场非常容易脱节,早两年在贵阳不是工厂要求企业做服务,而是物流企业提供什么,工厂就接受什么,所以工厂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往往只能被迫接受质量不高的服务。
「落后的市场必然是先进者的机会」,飞秒物流只是其中之一。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贵阳开始受到外界的青睐,大路一通,外省的专线揽回程货开始甩挂运输,同时与当地市场也产生碰撞,物流的运作也开始转变。
因此本土企也业开始去了解发达区域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市场改进,服务的意识也开始回升。
3)发达的商业模式不一定适合贫瘠的市场
在郑州的时候早上9点就把货送走了,然而贵州早上9点才开始卸货。从这一点上,就需要不同区域的企业做出改动。
并且贵阳的物流人才市场极度匮乏,当地的企业缺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因此,一个老板下面缺少足够的人手进行细化分工。
与华东华南等沿海城市的物流企业对比来看,贵阳物流市场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人才培养,且不说人才,贵阳的物流企业培养一个普通员工所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远大于那些发达区域。好在目前贵州市场的平均人工成本在2000-3500之间,基数较低,才没有导致人力成本过于膨胀。
而不管是人员管理难题,还是人才培养难题,在发展期的问题谁能解决的越早,谁就发展的越快,同时在建立制度时需要根据当地市场进行调整,而不能单纯的将发达区域的模式照搬套入。
(与飞秒物流的罗志凯交谈)
失衡的货物
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更大的问题是,这里的货物也是“贵”。
「贵州属于消费型省份」,与沿海发达区域城市的货物进出比例7:1,由于资源匮乏,重工业难以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当地企业主要以酒以及药物为主要货物来源,典型的企业就是茅台酒、同仁堂、民族制药等企业。
这种僧多肉少的市场,多数的物流企业都只有一家大客户,但是大客户的账期一旦拉长,企业也会岌岌可危。同时在运输酒或者药物等易损型的货物时,货物的价值与运输价格往往不成正比。
但是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这些企业在市场的话语权非常高,高附加值、高服务、普通价格,是市场主要货源的特性。
货物的失衡加上道路建设的缓慢,因此当地的企业自有车辆很少,在对当地企业走访了解中,自有干线车辆的企业不到10%,同时市场车辆资源分散,旺季无法及时满足运力需求,因此产生企业服务不稳定。
好在路已修,随着货车帮与运满满的整合,市场的零散运力也将被逐渐整合,突破的时机逐渐成熟。
总结
在贵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贵阳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交通的发展就像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虽然目前面临员工管理,人才匮乏,思维理念落后等问题,同时制造业物流的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资料来源:贵州省现代物流发展报告
目但是贵州政府尝试通过大力发展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物流领域信息基础建设,货车帮与运满满的合作,传化物流公路港的建设对贵阳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通过信息化的集约整合,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并且,贵州省开始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目前已经在各个地市开始大量修建冷库,希望通过发展冷链物流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拉动当地的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对物流企业而言,市场货量上升的时期就是发展的时机。
贵阳虽然很路贵、人贵、货物贵,但是贫瘠的市场才能培育新的大树,通过政策补贴以及跟随风口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贵阳的“贵”体现在他未来的不确定性,平台?联盟?冷链?配送?大数据?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对于开拓新市场的人,笔者在此称他一声“贵”人吧。


优秀物流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