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物流城)加盟网点卖货为何屡禁不止呢?背后的内幕竟是这样的……
上物流城找好专线 有哪家平台所有的加盟网点都没有卖过货的?有哪个加盟网点老板敢说把所有货都交到平台里消化的?有哪个网点没因沟通协调不畅而丢失过客户?
”
早前,记者与安能、百世、孟源、商桥等平台的网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时,发现加盟网点卖货这种现象,在每家公司都存在。虽然是明令禁止,但仍然无法杜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啥卖?
记者密集地接触了一些加盟网点,通过了解,发现他们“卖货”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❶ 增强客户粘度
目前市场上的加盟网络,大多以快递和快运为主,网络密度较大。设计价格时已经界定了其网上所能承受的单票货物最大重量,当单票货物较大时(一般300KG以上),网内结算价格较高,几乎趋近于网点收货价格,此时,网点往往选择卖货。
那么,对于大票货,为什么网点不选择拒收呢?
一个加盟网点的老板告诉记者:
“之前我们是选择拒收大票货,只专注做我们的快递和快运业务,可是后来发现,一些优质的客户资源被一些能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的同行抢走了!
在市场竞争中,能做到别人做到的,甚至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些,并不足以立足。
要么,你跟别人做得一样时,比别人做得好太多;要么,你还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所以,我们选择去市场中寻求更多的合作资源。”
❷ 规避运输风险
网络型公司,路由较多,分拨较多,装卸次数较多。对于一些易碎易损品,每多一次装卸,其受损发生的风险都呈几何级增长。
虽然平台型公司都有相应的保险措施,但是其“不计免赔”的金额不足以应对赔偿,如果按照货值来购买保险,其保金又会吃掉许多网点的利润。此时,网点往往选择卖货。
记者曾经认识的一位加盟公司老板,因为十几方药品,在平台中转的时候被雨水淋湿,最后被客户全部拒收,发货方索赔上百万。而平台公司仅能提供微乎其微的赔款,最终,此老板不堪重压,深夜跑路了。
对于抗风险能力极差的小微专线来说,一个操作员的疏忽大意,可能就会让这家物流公司消亡。
❸ 保证服务质量
不管是哪家平台,都会存在货源不平衡的情况。货源充足的网点,往往准时发车,服务优良;货源严重不足的网点,往往吊儿郎当,坐地起价,一幅“我是你大爷”的模样。
许多加盟网点都是靠着维护几个主要的优质客户获取利润的,如果此类客户有货落到“劣质网点”手上,轻则影响客情关系,重则直接“做死”优质客户。每当此时,网点往往会选择卖货。
卖给谁?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据记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加盟网点大多数都是选择卖货给相应的专线公司,原因有如下几点:
❶ 价格便宜
一般的中小微专线公司的收费标准,大概只是大型平台公司的1/4到1/3之间,尤其是在300kg~5000kg这一段位,价格优势明显。
❷ 人员结构简单
在人员结构上,平台公司的人员分工精细,管理人员较多,员工关系中也有存在“拉帮结派”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中小微专线往往是家族企业为主,起步于“夫妻档”、“兄弟档”等,管理界限较模糊,但人情味较重。
对于个性化服务要求较多的末端客户,反而是这些中小微专线企业能够做到较为到位的服务。
❸ 财务结算简单
平台型公司,大多是三方结算,只是各家公司的分成比例略有不同。对于一些薄利的大票零担,系统自动核算可能会使发货网点亏钱。
❹ 异常处理效率高
平台型公司的客服,往往存在走流程,专业度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发货网点看起来火烧眉毛的事,在总部客服人员那里,可能就会出现“树濑办公”(比喻反应极慢,动作迟缓)的现象,让发货人气得“五脏俱焚”。
在中小微专线那里,遇到重大异常,发货人往往直接找到公司老板参与协助处理,由于老板的绝对权威性和家族亲属关系,往往效率较高。
怎么破?
相信许多平台型公司的网管都希望网点的所有货物流入网内,大多数加盟网点也希望只在一个地方交货,所有的货物都一票到底,在途可视,司机不用辛苦地奔波于各个拥堵的物流园之内,增加风险。
可是,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综合许多资深网管和加盟网点老板的意见和建议,记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❶ 多元化
通过收购、整合或者拓展,在原有业务模块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增强一线网点的服务能力。
❷ 标准与个性兼容
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谁来满足?能否允许并帮助网点遴选个性化服务提供商,以平台公司的能力去匹配到更优质的外部资源?
❸ 总部“去客服”化
所谓总部客服,往往只了解总部的标准和流程,对于收、派网点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可否“去客服”化呢?让所有的异常都由发、派网点自行沟通。他们两者一个了解自己的合作客户,一个熟悉当地市场,处理异常会更高效。
而总部,只行使标准制作、监督运行、责任判定、仲裁管理等职能,既避免深陷泥沼,又可以更公平、公正、高效地管理。
音符
许多人说,这两年,德邦开始做越来越多的加盟了,安能开始做部分区域的直营了,看似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终将殊途同归。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未来,物流行业的各个模块,会不会出现大融合的趋势?众多在各自细分领域或各自区域做得非常好、非常深的中小公司,正逐步通过股权改制或者资本运作的方式,融合成一个个能提供全生态、全链条服务的综合型、大而强的物流公司。到那时,网点卖货的问题,应该就不攻自破了吧?
”
早前,记者与安能、百世、孟源、商桥等平台的网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时,发现加盟网点卖货这种现象,在每家公司都存在。虽然是明令禁止,但仍然无法杜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啥卖?
记者密集地接触了一些加盟网点,通过了解,发现他们“卖货”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❶ 增强客户粘度
目前市场上的加盟网络,大多以快递和快运为主,网络密度较大。设计价格时已经界定了其网上所能承受的单票货物最大重量,当单票货物较大时(一般300KG以上),网内结算价格较高,几乎趋近于网点收货价格,此时,网点往往选择卖货。
那么,对于大票货,为什么网点不选择拒收呢?
一个加盟网点的老板告诉记者:
“之前我们是选择拒收大票货,只专注做我们的快递和快运业务,可是后来发现,一些优质的客户资源被一些能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的同行抢走了!
在市场竞争中,能做到别人做到的,甚至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些,并不足以立足。
要么,你跟别人做得一样时,比别人做得好太多;要么,你还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所以,我们选择去市场中寻求更多的合作资源。”
❷ 规避运输风险
网络型公司,路由较多,分拨较多,装卸次数较多。对于一些易碎易损品,每多一次装卸,其受损发生的风险都呈几何级增长。
虽然平台型公司都有相应的保险措施,但是其“不计免赔”的金额不足以应对赔偿,如果按照货值来购买保险,其保金又会吃掉许多网点的利润。此时,网点往往选择卖货。
记者曾经认识的一位加盟公司老板,因为十几方药品,在平台中转的时候被雨水淋湿,最后被客户全部拒收,发货方索赔上百万。而平台公司仅能提供微乎其微的赔款,最终,此老板不堪重压,深夜跑路了。
对于抗风险能力极差的小微专线来说,一个操作员的疏忽大意,可能就会让这家物流公司消亡。
❸ 保证服务质量
不管是哪家平台,都会存在货源不平衡的情况。货源充足的网点,往往准时发车,服务优良;货源严重不足的网点,往往吊儿郎当,坐地起价,一幅“我是你大爷”的模样。
许多加盟网点都是靠着维护几个主要的优质客户获取利润的,如果此类客户有货落到“劣质网点”手上,轻则影响客情关系,重则直接“做死”优质客户。每当此时,网点往往会选择卖货。
卖给谁?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据记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加盟网点大多数都是选择卖货给相应的专线公司,原因有如下几点:
❶ 价格便宜
一般的中小微专线公司的收费标准,大概只是大型平台公司的1/4到1/3之间,尤其是在300kg~5000kg这一段位,价格优势明显。
❷ 人员结构简单
在人员结构上,平台公司的人员分工精细,管理人员较多,员工关系中也有存在“拉帮结派”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中小微专线往往是家族企业为主,起步于“夫妻档”、“兄弟档”等,管理界限较模糊,但人情味较重。
对于个性化服务要求较多的末端客户,反而是这些中小微专线企业能够做到较为到位的服务。
❸ 财务结算简单
平台型公司,大多是三方结算,只是各家公司的分成比例略有不同。对于一些薄利的大票零担,系统自动核算可能会使发货网点亏钱。
❹ 异常处理效率高
平台型公司的客服,往往存在走流程,专业度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发货网点看起来火烧眉毛的事,在总部客服人员那里,可能就会出现“树濑办公”(比喻反应极慢,动作迟缓)的现象,让发货人气得“五脏俱焚”。
在中小微专线那里,遇到重大异常,发货人往往直接找到公司老板参与协助处理,由于老板的绝对权威性和家族亲属关系,往往效率较高。
怎么破?
相信许多平台型公司的网管都希望网点的所有货物流入网内,大多数加盟网点也希望只在一个地方交货,所有的货物都一票到底,在途可视,司机不用辛苦地奔波于各个拥堵的物流园之内,增加风险。
可是,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综合许多资深网管和加盟网点老板的意见和建议,记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❶ 多元化
通过收购、整合或者拓展,在原有业务模块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增强一线网点的服务能力。
❷ 标准与个性兼容
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谁来满足?能否允许并帮助网点遴选个性化服务提供商,以平台公司的能力去匹配到更优质的外部资源?
❸ 总部“去客服”化
所谓总部客服,往往只了解总部的标准和流程,对于收、派网点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可否“去客服”化呢?让所有的异常都由发、派网点自行沟通。他们两者一个了解自己的合作客户,一个熟悉当地市场,处理异常会更高效。
而总部,只行使标准制作、监督运行、责任判定、仲裁管理等职能,既避免深陷泥沼,又可以更公平、公正、高效地管理。
音符
许多人说,这两年,德邦开始做越来越多的加盟了,安能开始做部分区域的直营了,看似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终将殊途同归。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未来,物流行业的各个模块,会不会出现大融合的趋势?众多在各自细分领域或各自区域做得非常好、非常深的中小公司,正逐步通过股权改制或者资本运作的方式,融合成一个个能提供全生态、全链条服务的综合型、大而强的物流公司。到那时,网点卖货的问题,应该就不攻自破了吧?


优秀物流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