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站]

(物流城)专线这道物流的应用题怎么解呢?他却说分3步走

Click:1980 日期:2017-11-09 09:56:22

上物流城找好专线 商业模式有很多,专线的路也有无数走法,在新时期,他们应时而变。在去年运联传媒好专线走访的过程中就已经总结出10多种模式,在新需求新技术的驱使下,专线的路在何方,该如何定位自己,公路运输的过去现在未来又是怎样的?

做过快运快递行业,后来转向做专线,四年内做到年复合增长率在60%以上,出身工科的上海佳施物流创始人董事长李华,有着他自己对物流的一套看法。

就像我们小时候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有一个“读题-看条件,找关系-套公式-解”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解题逻辑在李华的物流算法中也可以找到影子。



首先要多思考,要“读清题意”


做应用题的时候,会有一个细节分,就是会忘记写“解”字,老师们总会说:“以后做题,先把解字写上。”而写解字的时候也是一个让人静下心来思考读题的时候。同样的,在物流中,物流人也要静下心来多思考。

在寻找公路运输发展之路的时候,首先要读清题意,你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客户群体。李华认为,作为专线企业做长途运输城际之间的干线运输,主体客户群应该是大批量、低频次的货物运输。

李华说,不同的需求对应物流模式要有区分。

小批量,多批次,多点收货这类业务,属于零散业务,应该走网络式零担,这些企业核心价值点的竞争力是网络化能力,网络越大,他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越多,提供的是标准服务。

而另外一类是合同物流的项目业务,定义为大批量、低频次、少线路,甚至是单点收货,这类业务应该走专线运输,这些企业的核心是线状的,信息传递很直接,为不同的客户定制不同的服务,这是专线的优势和强项。

同时,对于运输业需要变革的重心,李华认为正是在于制造业所承载的项目物流。

据李华分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些零担巨头所做的很多网络式零担业务,这种零散业务,表面是大公司,浮在表面上一眼就能看到,但是并不是真正运输的主体,这个业务量只是冰山一角,估算下来占整个3.6万亿以上国内运输总体份额的百分比应该不超过3%。

我国的快递业已经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但其整体规模也不到整个运输业的10%。所以还有很大的量是在“冰山”之下,这个业务是专线运输所承载的制造业的项目物流。

快递和快运,承载的是多维消费端的业务,而消费端只是最后一个环节,在前端有原材料、配件等多个运输的环节,基本上是厂到厂、厂到仓、仓到厂,而这些制造业的合同物流可以说才是运输的主体。

根据条件“找关系”

物流人成就好专线 找到了客户群的主体,才能去思考“他”与“我”的关系,物流如何去服务项目物流。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他们看重的是物流企业的哪些服务?

李华认为:“在公路货运行业,大批量低频次的货物的这种运输,我跟很多的客户交流下来,其实它的核心诉求也就关键三点,一个是速度要快,二是成本要低,三是服务要好。”

① 速度要快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家都在比拼速度,公路货运行业最早的是自由车辆,后来到网络零担、整车运输,之前的专线的核心价值在于配载,以轻重货物搭配使得货物满载。后来大家感觉到时效上的压力,就开始比拼时效,速度快成为专线的核心点。

② 成本要低

很多客户在追求速度快的同时,对价格仍然非常敏感,因为运输的成本,尤其对于这种大宗货物干线运输成本,对他们来说占比是非常重的。这个跟快递快运不一样的,快递快运里面对单价的敏感度,往往没有货运这么敏感。

③ 服务要好

服务的好差是影响与客户合作时长的关键,而服务的能力可以通过规模来解决。如果你的规模够大,可以减少中转环节和配货的等候;如果运输规模比较大,货量足够充足,你发车频次是越来越高的,你的速度就会快,同时你的资产利用率提高,成本也会降低。

所以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规模效应,佳施物流可以做到连续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达60%,每年可以达到400%的增长,也是在快速壮大规模。

而在做大规模的同时,针对现在的公路物流的整体布局,李华认为这种氛围极为不合理。

李华这样说道:

在我看来,中国公路运输主体70%的业务量集中度不超过15个核心城市;

我们的非工业城市,比如银川、西宁,它们的货物周转量可能连成都、广深、武汉等这些城市的二十分之一都没有;

甚至不如沿海的地级城市,所以说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未来我们在核心工业城市之间,一定会产生大型的运输公司,承载运输通道的职能。

基于经济发展现状对物流的决定作用,未来的物流公司发展绝不会是现在这样,几百家企业同时在做两个城市的运输。



找到关系,专线未来该如何“作答”


从目前情况来看,专线公司的服务能力不是体现在干线上。

从本质上讲,他们承载了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两头的末端服务,这是他的重中之重;另外一个是拼货能力,组合的综合成本比较低,它的运输的速度也比较快,它发车量也会比较大。

所以说,原来的专线竞争力,来自于这两端而不来自于运输能力。

• 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呢?

“我们现在这个行业的产业结构是有问题的。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衡向切割。”李华这样认为。

货主把货给三方物流来做方案,取货的操作是由小型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部分原来是由专线完成的,完成以后不要再做配载的事情,未来配载运输的事情,由三方物流来做。合同物流讲究个性化,前后端同一个人来完成,中间的运输交给大通道企业来完成。

结构改了以后,保留了原来专线的点到点运输的特性,保留末端个性化服务能力的优势,把中间甩给运输和组合,交给大公司做,大通道商和小型物流商共同合作完成操作的事情,小型物流公司提供合同物流的末端个性化服务,大型通道运输商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运输服务。

物流好专线一网连中华 原来每家都是从头做到底,将来可能会发生横向的切割,大部分的专线,继续服务客户,做好两端的服务;运输的事情,交给一个私人车老板做,然后给他享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末端更好的服务,这样客户也会非常的认可他,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